家庭背景和父母策略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,不同的养育方式导致儿童在语言能力、社会网络和未来成功方面的不平等,强化了社会分层。
在《Unequal Childhoods: Class, Race, and Family Life》中,Annette Lareau详细描述了中产阶级家庭采用的“协同培养”(concerted cultivation)方式,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儿童的成长和学习。
以下是更深入的分析:协同培养的核心特点:
组织化活动:
中产阶级父母积极安排儿童参与课外活动,如体育、音乐、艺术或学术竞赛。这些活动旨在培养技能、纪律和社交能力。例如,儿童可能同时参加足球训练、钢琴课和科学俱乐部。
这种安排不仅丰富了经历,还通过与同龄人互动建立了社交网络。
语言与交流:
父母鼓励儿童与成人平等对话,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。例如,他们会与孩子讨论学校事件或家庭决策,而不是简单指令。
这与工人阶级家庭的单向指令(如“去做作业”)形成对比,增强了儿童的语言自信和协商技巧。
教育投入:
父母密切关注学校表现,主动与老师沟通,甚至干预教育决策(如请求特殊安排或额外资源)。
他们为孩子提供辅导、书籍和学习工具,确保学术优势。
发展个人身份:
强调儿童的个体兴趣和才能,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目标(如成为艺术家或运动员),从而塑造自信和自我意识。
这种方法与自然成长的被动适应不同,主动塑造儿童的未来路径。
影响与结果:
短期:儿童学会管理时间、处理压力,并建立与权威机构(如学校)的积极关系。
长期:这些技能和网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成功奠定基础,使他们在竞争中占据优势。Lareau指出,这种方式强化了社会资本,延续了阶级特权。
挑战:尽管有效,儿童可能面临过度安排和压力,影响童年乐趣或家庭时间。
文化与背景:
协同培养反映了中产阶级对成功的定义,即通过教育和社交资本向上流动。